鸳鸯火锅,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名吃,属于渝派川菜系。成菜风味别致,麻辣鲜香,鲜醇浓厚,各有特色。鸳鸯火锅,是以传统毛肚火锅的红汤卤和宴席菊花火锅的清汤卤,两者合并改制而成的重庆创新火锅。此品原名“双味火锅”。
为1983年重庆队参加全国 届烹饪大赛的参赛菜品,由阎文俊取名设计、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。这种火锅用铜片隔成两半,造成一个太极图形,一边放清汤卤,一边放红汤卤,入锅烫涮的原料可随人意。1985年,熊四智将“双味火锅”改名为“鸳鸯火锅”,更富有文化韵味和饮食情趣。爱新觉罗·溥杰作为1983年全国烹饪大赛的评委顾问,曾对此品评价说:“这个菜很好,好就好在有发展。它巧妙地将重庆传统的红汤火锅和清汤火锅汇于一锅,风味别致,颇有特色。更可取的是这个菜的容器,这种太极图锅耐人寻味。”
鸳鸯火锅它的特点是一锅双味,能够满足两种截然不同的口感需求。
其实火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早期时只有一个锅,要么麻辣,要么三鲜,要么其他汤底,总之,一个锅只能有一个口味。那么,鸳鸯火锅是怎么来的?
鸳鸯火锅一般是以传统的红汤卤和清汤卤拼合而成,原名“双味火锅”,是1983年重庆一个美食团队参加一个全国性烹饪大赛时的参赛菜品,由阎文俊取名设计,由特级厨师陈志刚制作而成。这种火锅用铜片将锅隔成两半,形成一个很像太极图的样子,一边放清汤卤,一边放红汤卤,烫涮原料可随人意。
到了1985年,一个名叫熊四智的厨师将“双味火锅”改名为“鸳鸯火锅”,听起来更富有文化韵味和饮食情趣。
鸳鸯火锅的发明,解决了一群人吃火锅时的口味差异问题,一下子就火了起来。直到今天,人们去 ,在菜单上也经常看到“鸳鸯锅”这一个选项,可谓众口能调的神器。
不过据说,鸳鸯火锅的发明也是有史料灵感的。相传三国时代,魏文帝就提到过一种“五熟釜”,就是分有几格的锅,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,食物间不串味,和现今的鸳鸯火锅有异曲同工之处。